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2-02-18

標題

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歌仔戲赴星洲展演印記

作者

蔡欣欣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摘要

19321月台灣「鳳凰男女班」,受邀至印尼商演,路過石叻坡臨時被僑商邀請至牛車水「梨春園戲園」,自此開啟台灣歌仔戲在星洲的展演扉頁。石叻坡、新嘉坡、星洲與星島,均為新加坡舊稱,本隸屬於「海峽殖民地」,後成為「馬來西亞聯邦」成員,1965 年獨立成為「新加坡共和國」(Republic of Singapore)。由於新馬地域相連,且均有不少福建人聚居,因此使用「閩南方言」的台灣歌仔戲,深受兩地閩南族群觀眾的喜愛,陸續邀請台灣歌仔戲班前往商演,不僅培養大批戲迷觀眾,且催化在地劇團轉型及歌仔戲班成立。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台灣歌仔戲赴星洲的展演交流中斷。二戰後國際局勢漸趨穩定,著眼於政治認同與商業經濟的考量,一九六〇年代陸續有「新台光」、「柏華」、「牡丹桂」、「日月園」與「三弘珠」等歌仔戲團受邀至新馬商演,並在當地錄製唱片及在廣播電台播送。有鑑於「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歌仔戲「重啟」星洲展演的通路,而這段歷史因時代久遠與史料蒐羅不易,罕被全面記錄。本文彙整報刊廣告、文獻史料、公家檔案、戲單唱片、口述訪談等研究策略,全面梳理建構一九六〇年代台灣歌仔戲在星洲展演的歷史印記,進而挖掘探析受邀劇團與新馬綁主的關係網絡,物質唱片與廣播媒介的流動傳播,及在地戲班對台灣歌仔戲的劇藝採借與交流影響等展演現象。

 

相關檔案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