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3-02-17

標題

隱蔽的七〇年代──郭松棻後期作品中的「保釣敘事」

作者

楊婕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摘要

本文運用小說、手稿與劃記批註,探究郭松棻後期作品對七〇年代保釣運動的回應。在郭後期的寫作中,對昔時革命導師魯迅的互文,成為郭與其運動經驗協商的重要介面。〈月印〉、〈雪盲〉與郭八、九〇年代重讀魯迅留下的藏書批註與讀書筆記,見證其繞道於魯迅,所間接展開與保釣的對話。

在郭後期的小說中,攸關政治的七〇年代總是隱蔽的。這段消失的時間以十年或十七年為度,以其斷裂與匱缺,洩露小說家的精神癥候。本文認為,郭對戰後初期的眺望,實以左翼為媒介,疊合了對保釣的借代視野,在二二八事件撐開的顯性歷史架構下,嵌入七〇年代的隱性歷史架構。《驚婚》對亞樹的運動經驗之「輕描淡寫」,便極具象徵性地揭示這一點─那是橫渡戰後初期到七〇年代,從戒嚴台灣到冷戰美國,一道屬於左翼的風景線。

而郭生前未曾出版的保釣小說〈冰蠶〉,則以美學技藝的失落,揭示其在思想上清理保釣的「未完成」狀態。對這篇手稿的塵封,因之透露郭嘗試「告別保釣」的轉折。七〇年代從此隱寄在小說中。也正是這道傷口鑿出的景深,使更後來的郭對歷史的省思有所突破,發展出曖昧迂迴、充滿詩意的敘事聲腔,成就了文學史上的郭松棻。

 

相關檔案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