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
在身心健全主義底下:戒嚴時期袁瓊瓊小說的「身心障礙」和「家醜身體」 |
作者 |
紀大偉 |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
|
摘要 |
本文爬梳袁瓊瓊(1950-)文學生涯的前五本小說集,《春水船》(1979)、《自己的天空》(1981)、《兩個人的事》(1983)、《滄桑》(1985),和《又涼又暖的季節》(1986),指認這些小說集收錄的多篇文本早在戒嚴時期,就刻劃了身心障礙。雖然袁瓊瓊早就享譽文壇,但是她在身心障礙領域的建樹卻遲遲沒有受到足夠重視。因此,本文特別關注她刻劃身心障礙的貢獻。對越來越重視身心障礙的今日讀者來說,這批長期被低估文本提供管窺舊時代(按,戒嚴時期)身心障礙形象的可貴窗口。但有鑑於「身心障礙」這個詞彙的侷限,筆者提議用「家醜身體」一詞來補充「身心障礙」:袁瓊瓊早期作品中,身心障礙經常成為足以導致家醜外揚的麻煩,體現了家醜身體。這批小說中,情節高潮可能出自於身心障礙當事人,卻更可能出自於粗暴動手處置家醜的家屬。藉著指認家醜身體在多種小說的不同部署,筆者希望在小說文本裡頭,找出更多討論身心障礙的路徑:本文主張,「身心健全主義」的陰影,不但籠罩在身心障礙當事人身上,也足以讓當事人的家族成員不見天日。也因此,讀者在小說字裡行間尋找身心障礙形影的時候,除了可以留意身心障礙角色,也不妨關注身心障礙的家人有何蹊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