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0-04-10

標題

台灣文壇向左轉——楊逵與三〇年代的文學批評

作者

陳芳明
國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摘要

楊逵在三○年代台灣文壇的登場,意味著馬克思主義與新文學之間的緊密銜接。做為左翼思潮的實踐者,楊逵不僅從事具有普羅色彩的文學創作,而且也投入階級立場鮮明的文學批評。有關他文學技藝的成就,歷來學界已有成果豐碩的研究,唯獨對於他的文學批評,似乎還未有深入的討論。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填補這方面的空缺。

即使到了晚年,楊逵再三強調他一生所堅持的思想信仰是「人道的社會主義者」。但是,什麼是人道的社會主義?歷來的學者並沒有給予確切的定義。本文從這個命名切入,探索楊逵在參加二○年代農民運動與三○年代文學運動時的思想根源。所謂「人道的」,應該是他寬容的態度,以及對弱勢者的關懷。所謂社會主義,則是指他對殖民地體制與資本主義的批判立場。如果這樣的理解可以接受,則楊逵所堅持的人道社會主義精神並非只表現在文學實踐上而已,遠在二○年代農民運動日熾之際就已在貫徹這樣的精神。

楊逵在農民運動與文學運動過程的階級立場非常清楚,但是他並不是僵化的教條主義者。在農民運動中,他主張以合法的組織對殖民的資本主義體制展開抗爭與批判。由於他的態度溫和,反而被極左的領導者視為是右派,而終於被迫離開台灣農民組合的陣營。這是他在反殖民運動中所經歷的第一次決裂。

在三○年代的文學運動者中,楊逵的作品,無論是小說或評論,都具有濃厚的階級意識。他在《台灣新文學》上發表的批評文字,立場前後一致,始終主張文學必須為無產階級大眾發聲。同樣的,他也不是教條主義者,而是活潑地、辯證地在藝術追求與階級立場之間做彈性的調整。然而,他的階級立場對於台灣文藝聯盟的領導者來說,又是過於傾向左派。因此,他選擇離開文藝聯盟,這是他在反殖民運動中所經歷的第二次決裂。

楊逵的「人道的社會主義」精神,置放在兩次決裂的行動中來檢驗,自然可以找到較為恰當的定義。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