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0-04-13

標題

移民‧愛國‧自殺:白先勇和白景瑞作品中的感時憂國與美國夢想

作者

白睿文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系副教授

摘要

從白色恐怖到中共的威脅,戒嚴時期的台灣從許多角度來看是個充滿壓抑的年代。而且在當時台灣經濟起飛和美國通俗文化流入的背景之下,眾多人開始往外看,留學或移民美國便變成大家最嚮往的事。為了順應讀者對美國的好奇心,六〇年代便開始出現所謂「留學生文學」。在往後的二十餘年劉紹銘(二殘)、劉大任、郭松棻、張系國、三毛等人的海外經驗和他們作品中所表現的海外想像,變成許多讀者非常關心和嚮往的一個文學地標。在這群作家當中較具影響力與深度的白先勇,描繪中國人在海外經歷過的甜酸苦辣的一系列短篇小說。其中〈謫仙記〉、〈芝加哥之死〉和後來被稱為《紐約客》系列的其它作品在文學領域已經被公認為當代華文文學的經典,除此以外這些作品在塑造台灣讀者對美國的想像上起了相當大的影響。

到了七〇年代留學生文學帶動「留學生電影」的新潮流,然而在白景瑞等導演的作品中所表現的美國與白先勇作品相當不同。本篇試圖透過白先勇的兩篇短篇小說與白景瑞一九七〇年所拍攝的《家在台北》的閱讀與分析來探討六〇與七〇年代的台灣對美國的文化想像。從二位創作者的感時憂國(夏志清語)到作品中的不同美國(惡)夢,本篇將把作品中對離散、愛國主義、歷史創傷與自殺情節的不同呈現,當作理解台灣文化對美國想像的一個轉折點。

 

相關檔案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