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Hide Right Push Menu漢堡選單漢堡選單漢堡選單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刊載篇目

::: :::
日期:2020-04-24

標題

試論張毅小說《源》中的國族想像

作者

楊智清
法國國家東方語文文化學院博士候選人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張毅1978年小說《源》中的國族想像。小說敘述主角吳霖芳跟隨父母移民台灣、定居、探勘石油、一家三代的故事。小說敘事時間從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末,結束在清朝政府割讓台灣與日本的前夕,以中國近代史為背景,鋪陳一段先民開墾台灣的故事,並將吳霖芳立志開採石油、讓家家戶戶夜裡點燈,亮如白晝的事蹟,寫入中國追求西化與現代化的艱苦過程裡。小說描繪台灣的自然環境、社會、居民日常生活與客家、福佬、原住民等不同群體之間的互動。

小說的國族想像值得我們注意,也由於作品的多重歷史感。首先,這是一部中國近代史、台灣史和台灣石油探勘史等大歷史裡,一個台灣漢人先民的故事。小說創作時間─中華民國正統地位搖搖欲墜的七○年代末─提供小說第二層的歷史意義。最後,小說先於1980 年被改編成一部符合當年意識型態的史詩電影,然後在2010 年、台灣本土化運動開展三十年後,被改編成電視劇;小說與兩個影像改編文本在國族想像上演繹的異同,自也深具歷史性。

台灣解嚴三十年以來,台灣身分與國族想像的研究蔚為顯學,成果甚豐,但似乎台灣文學研究的切入角度常為社會學、台灣歷史、文化與政治之間折衝或其他當代文化研究理論的觀點,有時不無將研究焦點由文學作品轉移到作品的歷史、社會背景或文化理論之憾。論文以小說文本為本,佐以與1980年和2010年兩個影像改編文本三者的比較,在探索小說所表達的國族想像之餘,也希望對台灣社會的國族想像及其轉變的脈絡提供一些省思和研究開展的方向。

 

相關檔案
back to top
台灣文學學報
回首頁 政治大學 網站導覽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