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9
李淑君〈「告密者」的「戰爭之框」: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告密者」的框架認知與滑動〉
標題
「告密者」的「戰爭之框」: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告密者」的框架認知與滑動
作者
李淑君
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摘要
本文以「戰爭之框」(Frames of War)為詮釋框架,探討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筆下的「告密者」。「戰爭之框」型塑一套敵/我認知,藉此建構出「可堪哀悼」與「無法哀悼」、「受到珍視」與「無權獲得承認」、「值得活」與「不值得活」的生命、忠黨愛國與「共匪分子」二分的框架。本文探討施明正、李喬、鄭清文、葉石濤四位作家筆下的「告密者」的複雜性,論述分為幾點:首先,告密者服膺「戰爭之框」的意識型態,而成為忠黨愛國、盡忠職守之人。其次,白色恐怖時期為匪諜就在你身邊、人人可能都是「告密者」的扭曲社會。因此,會出現我群/他者、告密者/被密告者的界線非絕對二分的情境。在此情況下,對國家來說值得保護的對象可能成為不值得保護的對象,戰前值得哀悼之人在戰後的政權轉移而成為不值得哀悼之人,也就是「戰爭之框」非穩固不變。在「戰爭之框」的鬆動與轉移過程,「告密者」會產生自我扭曲、自我否認而溢出框內/框外邊界的狀態。可見,「戰爭之框」亦會滑動而「框不住」告密者的複雜性,因為原本統治者的爪牙、依附者、告密者亦可能滑動到被告密者的位置上,使得區分敵/我的戰爭之框是游離的。最後,本文提出獎金制度不單純是金錢上的利益,更有一套價值體制支撐獎金的「道德合法性」。獎金不僅是物質,更是象徵地位的獲得(如獲得校長的職位),更是愛國心的表揚(符合「正義之框」的道德正義),所以在「戰爭之框」下,檢舉匪諜、異議分子、不法者所獲得的獎金,獲得了協助國家、撻伐罪惡、忠黨愛國的「正義」表現,不但是金錢上的物質條件,更是戰爭之框所建構的象徵意義之「道德合法性」。